隐私研究所:iOS 15 隐私报告,卷起来了

iOS 15.2 Beta 终于带来了系统级别的「App 隐私报告功能」。不过,眼看着正式版还有一段时间才能上线,用着 iOS 15.1 及以下版本的同志们还是只能看着从隐私报告的菜单项里面导出的 ndjson 文件望洋兴叹。上个月,「隐私洞见」这款 app 因为其率先提供了对系统提供的隐私报告源文件的分析功能一炮而红,甚至引起了所谓「美团工程师」的吐槽。如今尽管风波过去,隐私报告中存在的那些令人有些「触目惊心」的隐私访问记录却还是在那里默默增加。不过,如今第三方的 iOS App 隐私报告解释 app 又有了新选择,那就是最近上架的「隐私研究所」。这个本来处于 iOS 末端的功能,瞬间也有点卷起来了呢。

界面是好看的,但是又欠了一些打磨

将数据导入「隐私研究所」的操作仍然是到 iOS 系统设置 > 隐私 > App 隐私报告,然后点按上方的导出按钮,选择「导入到『隐私研究所』」即可。 App 会弹窗,显示当前导入的文件名和文件源码的预览(有必要吗?),确认导入之后会提供一个正在导入的动画,甚至会提醒你导入数据所花费的时间。

隐私研究所.001.jpeg

整体说来,这个 app 的界面风格是采用了 iOS 一些设计的想法的。概览页面的圆形让人想起的无疑是 Game Center;下部「可疑应用」区域是采用了矩形的卡片。底部的标签栏尽管没有那么 iOS,但是也采用了 iOS 常见的标签设计。其余标签页的设计中,条形统计的方式与 iOS 自带的「App 隐私报告」类似,但是不同的 app 采用了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分。

隐私研究所.005.jpeg

不过,界面也有一些欠缺打磨的地方。概览页的圆形看起来毛边不小的同时,它的动画未免也有点生硬;隐私分析的标签页中,尽管每个类别的数据后面都有一个箭头,但是实际上并不可以点 —— 我本以为这个地方点进去会是更详细的信息一类的东西,但实际上可能只是起到一个提示下面是详情的作用。

有了一些更加人性化的数据分析

在数据的解读方面,概览页面的圆形面积大小无疑已经为数据提供了一些最为直观的描述,还可以在访问次数与时长之间切换。此外,首页还推出了「可疑的应用」这个板块,根据隐私访问的次数、类型还有深夜隐私权限的访问频率,来决定哪些是「可疑应用」。个人认为,这个思路还是不错的:在首页,用户就可以看到一些频繁访问隐私信息的应用,并且可以点进去看到详情。

隐私研究所.003.jpeg

应用的详情页也设计得比较有心思:它将 App 访问隐私和网络的时间点画成了时间轴,并且提示用户,「如果一款应用的两类访问经常在时间分布图上重合,则意味着可能上传了隐私」。个人认为,这个检测的方式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防范 app 侵犯个人隐私的新的思路。此外,应用详情页还可以一键跳转 App Store 查看 app 详情页甚至评论。

分析方式灵活多样

隐私研究所.004.jpeg

数据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具体的隐私类型的访问次数与访问时长;另一个就是记录的以 app 为分组的「原始数据」。在「隐私研究所」中,你可以很方便地查看使用这两种方式汇总出来的数据,并且在 app 进行某些比较可疑的行为(比如:在夜间访问隐私数据,或者是使用第三方 SDK 收集数据)时获得警告。

时间范围可以选择

隐私研究所.002.jpeg

数据分析的时间范围可以从 7 天、30 天、6 个月和 1 年当中选择,可以观察应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也有助于用户更全面地了解 app 访问隐私的情况。不过,30 天以上的数据查看,需要高级功能订阅。

小结

精致、小巧、功能丰富,「隐私研究所」这款 iOS 隐私报告分析的 app 的确很不错:它想到了一些更加人性化、更加详细的数据分析方式,以用户的视角去考虑隐私报告中的数据究竟有什么用,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些诸如「可疑应用」这样的贴心的功能。不过,这款 app 看得出仍然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搜索功能尚未完善,分享功能尚存 bug;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从报告中排除一些 app —— 但是瑕不掩瑜。

这款 app 可以从 App Store 免费下载,高级版可以选择年付 18 元,或一次性以 30 元买断(实际上是提供了 100 年的服务)。